11月29-12月1日,由《国别和区域研究》编辑部、yd222云顶线路检测网站共同主办的“区域国别研究与中华文化走出去”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四川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西亚非洲》等学术期刊杂志社共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体系建设”、“外语学科赋能区域国别学研究”、“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等多个议题展开了多维度深入交流,进一步彰显了以区域国别研究助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
湘潭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邓国军教授在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辞,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鸿武教授分别以视频的方式致辞。开幕式由湘潭大学yd222云顶线路检测网站院长舒奇志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13位特邀专家在四场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和主编论坛环节发言,发言分别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唐均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陈小法教授、四川大学李志强教授、湘潭大学胡强教授和湖南大学李伟荣教授主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作题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研究的创新路径》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区域国别学作为新晋交叉学科,对国家战略和政策咨询具有重要意义。深化重点研究基地和管理模式改革,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学科建设为牵引,智库建设为突破,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公共外语改革为支撑,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要义所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大学李志强教授主旨发言题目为《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文学研究》,他倡导在区域国别学视域下进行文学研究,以促进跨学科深度融合,拓展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支撑下,文学研究得以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展开,通过深入剖析文学作品在不同区域国别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可丰富我们对文学及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苏州大学孙继强教授以《守正与创新:外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为题,指出区域国别学应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逐渐完善体系,明确服务国家战略的志向。他同时提到,尽管评价机制相对滞后,但坚持守正创新,博古通今,是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他的见解为区域国别学与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学术界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
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分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汪诗明教授作题为《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的发言,他指出,区域国别学作为建构新时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研究备受关注。学科体系、研究体系、非欧美国家研究特色和学术话语权是构建该体系的关键要素,有了自主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让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学术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湖南大学李伟荣教授主旨发言题目为《外语学科如何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共存?》,他认为,外语学科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石,也是区域国别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提倡在外语学科中融入区域国别学视角,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球治理参与。
华中师范大学覃江华教授以《翻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题,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套译外国模式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去语境化和再语境化过程。覃教授重点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三位一体的过程:汉语化、大众化和现实行动化。
在主编论坛上,《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副主编,复旦大学陈靓教授以《区域国别学的新文科研究路径》为题,阐释了新文科视角下区域国别学的理论构建与研究路径,他认为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的高度融合对传统学科视角构成挑战。外语学科应积极融入区域国别研究,通过跨学科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詹世明研究员发言题目为《中国非洲区域国别研究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他指出,未来国别和领域研究机构将迅速增加,其职能将更趋多元化和本地化,学科整合态势与项目优化将日趋明显。詹教授的研究为理解中国非洲研究的新动向提供了深刻见解,强调了对非交流中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国别和区域研究》编辑部主任王琛博士作以《中国特色区域国别交叉学科下期刊的创新发展》为题的发言,她提出,期刊应发挥新文科学科特色,积极参与理论构建、方法论创新和教学实践探索,以促进学术成果的跨学科交流与传播。通过发表高质量论文,可为区域国别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研究体系。
在第三场主旨报告中,新华社原副社长、高级编辑严文斌作题为《国际形象他塑与建构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发言,在探讨国际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的研究中,严文斌强调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学的紧密联系,提倡外语学习者应具备国际视野,关注政治形势,突破语言教育的传统思维。他倡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新时代教育体系,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翻译进高校课堂,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弥合语言鸿沟,赋能外语教育。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教授以《加快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投身新时代国际传播实践》为题,提出外语教育应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倡导通过实践教学和跨学科知识融合,加强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以适应“翻译强国”的战略转变。
华中科技大学黄勤教授发言题目为《基于决策理论的历史典籍作<左传>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她深入探讨了《左传》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及其译介模式。她运用决策理论分析框架,比较了不同译本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指出合译本在《左传》传播中的优势,并着重指出决策目标、决策者能力等因素对译介过程的影响。
在题为《外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学的协同与共》的发言中,湘潭大学舒奇志教授介绍了湘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与区域国别学领域的渊源与协同发展历史,以及在致力于中非战略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发展上取得的成果。她提出推动区域国别学的“语言学转向”,深化外语学科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作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知识体系提供新视角。
此次学术研讨会还设置了14个分论坛,其中教师分论坛4个,研究生分论坛10个。在分论坛中,与会教师和研究生围绕区域国别研究学科方法与知识体系、区域国别专题研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14个议题开展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为探索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建设、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推广献智献策。
此次学术研讨会旨在促进区域国别学学科生长点的培育,推动以外语学科为代表的各传统学科突破各自独立的知识领域,实现研究范式的宏观通约与有效交流,并探索如何通过外语学科的优势,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度,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精准制定国家战略提供专业知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